《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 课程标准

分类:课程建设    时间:2017-02-17    来源:淘金盈-思政教学部    作者:周庆    浏览量:170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识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核心课程

总学时

72

总学分

3

理论/实践学时

54/18

适用专业

本专科各专业

课程介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本专科学生都必修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课证融通

 

竞赛

 

二、设计思想

1.准确把握教材的性质和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高职高专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对党的大政方针的理解和认同。

2.重点突出教材的主题和主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的产生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重大意义。

2)明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化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更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所应遵循的方法和原则。

3)理解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的分析中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实质与精髓,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4)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概括,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则是对我国发展思路的总体规划与总体设计的。

5)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祖国统一、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及社会主义依靠力量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总布局。

6)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外交政策、统一构想、党的建设及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重大理论问题。

2.能力目标

1)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充分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客观地、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和辩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1)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深刻理解和把握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团结互助。

3)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动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

3.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4.掌握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5.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教学重点】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渊源和历史过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教学难点】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4.邓小平在恢复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斗争中的历史功绩。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教学要求】 

1.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4.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要求】 

1.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熟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 

3.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4.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理论根据。  

【教学重点】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3.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的历史的、必然的选择;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要求】

1.掌握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2.理解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掌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正反两个方面经验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教学要求】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3.熟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4.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根本任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依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 

2.熟悉邓小平淘金盈开户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内容、特点; 

3.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4.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5.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内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教学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把握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内涵和意义; 

3.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 

4.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的国策。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内涵、性质及其意义;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3.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

4.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教学难点】 

1.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的国策。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教学要求】

1.理解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3.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根本任务; 

4.掌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思路; 

5.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教学重点】

1.“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5.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教学要求】 

1.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掌握“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 

3.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对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和平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基本内容和实践;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对维护祖国稳定统一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1.新形势下对台工作方针政策的转变;

2.台湾问题的实质。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熟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 

3.正确认识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特征和重大意义;

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教学难点】 

1.时代主题的转换;

2.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一切为了人民

二、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教学要求】 

1.掌握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3.理解我国建立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4.理解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3.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性;

4.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构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教学要求】

1.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认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途径和意义;

3.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意义;

2.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五、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性质和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法。充分利用多媒体PPT课件,将教材抽象系统复杂的理论知识提炼概括为主要知识点向学生展示。这种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全面直观的理解。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又称情境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该方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讨论,由教师分析、解剖,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从而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3)专题讲座法。“概论”课内容博大精深,涵盖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有限的教学时间完成繁多的教学内容,必须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必须按照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大学生实际的原则,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思想的疑惑点,选择和提炼出若干个教学专题进行讲座。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把理论讲得精辟透彻,又能促使学生把课堂听课和课外思考结合起来,从而大大增强了理论课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提升了该课程的时代性、针对性。

4)课堂讨论法。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对所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作更深层的思考,通过共同讨论,开拓思维、提高认识。课堂讨论的优点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师生之间感情交流,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了解和合作。

5)演讲辩论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课上实践环节的设置,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困惑的问题,拟定可供辩论的题目,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为正方、反方,经正反两方辩论后,教师进行点评,对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暴露的思想与认识问题教师及时予以指导。

6)实践教学法。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教材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结合讲授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调查、体验,让他们以所见所闻、所体所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洞察能力。

2.教学手段

1)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杨善集烈士纪念馆、周士第革命纪念馆参观、定安母瑞山革命纪念园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

六、评价建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考查课程。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和终结性考核(即试卷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50% 试卷成绩×50%。具体操作如下:

1.形成性考核(100分)。主要由课堂考核、作业考核和实践考核三部分组成:

1)课堂考核:主要由上课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遵守纪律情况)两部分组成,60

2)作业考核:主要是本学期布置的作业(课后习题、演讲稿),共20分;

3)实践考核:主要是参加社会实践、观看影视、聆听讲座,并撰写调查报告或观后感等,共20分。

2.终结性考核(100分)。主要采取期末考试(考查)的形式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即卷面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

3.本课程在命题上充分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着重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核类型分三类:识记、理解、综合运用。试题类型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论述等。

七、教学资源

1.推荐使用教材

教材选用的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

2.教学参考用书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要点和教学设计》(高职高专版)(第二版),主编:陈占安,高等教育出版社。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案例与实训教程》(第二版),主编:陈志强、于淑清,上海人民出版社。

3.教学场所环境

学校为每间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学生到图书馆可以借阅到与这门课程相关的教辅资料和书籍图书,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学校周边的杨善集烈士陵园、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周士第革命纪念馆、定安母瑞山革命纪念园等,为我们提供了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基地。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淘金盈-思政教学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

制订人:周庆

20172